找到相关内容120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团蒲日静鸟吟时,炉薰一炷试观之。(〈赠送张叔和〉)  诗中“四印”是禅语“忍、默、平、直”。诗中“简择”、“眼界”亦是禅语,禅宗三祖〈信心铭〉云:“至道莫难,唯嫌简择,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”《般若波罗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具有普遍的价值和长久深远的意义。   一、洞山良价出家受法辞亲   良价(807—869)俗姓俞,会稽诸暨(今绍兴南)人,他幼年时在本村里一位出家师父那里学习、念诵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,没过几日便会背诵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提婆达多∶“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令我具足六波罗,慈悲喜舍,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紫磨金色,十力,四无所畏,四摄法,十八不共神通道,成等正觉,广度众生,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。告诸四众,提婆达多...,又调和了诸家,对于禅修来说有指导性的意义。这一章我们来学习佛门中一部最重要的经典《楞严经》,因为这部经典既是禅宗所推崇的,也是净宗所推崇的,同时它也是秘密部经典,所以它是当前最流行的禅、净、三宗的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2)

    精神安慰,因为如诵满一千  遍,则︰  实时见观世音菩萨,当化现阿难形相,为作证明。向言  所须何果报,悉能依愿成就,消除身口意业,得佛三昧  灌顶智力,波罗地,殊胜之力,如满果遂。  卷中《佛顶心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273944.html
  • 包容,和谐,快乐

    回答优波离说:“十二年后,弥勒于波罗奈国,劫波利村,大婆罗门家,本所生处,结跏趺坐,如入灭定。身紫金色,光明显赫,如百千日,上至兜率天,其身舍利,如铸金像,不动不摇。身圆光中,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,...,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。弥勒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,波婆利大婆罗门家。他生而相好庄严,聪慧异常,具足转轮王相。弥勒学佛的历史,比释迦牟尼悠久。但他因重慧学,喜好交游,爱吃穿,勇猛精进方面,不如释迦牟尼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包容,和谐,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550174011.html
  •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

    玄学化的历史中,禅与道之结合已具有潜在的因子。思想史上,在王弼、何晏、郭象及其玄学运动时期,「虚无」的形上问题与大乘佛教般若「空」常合而讨论。柳田圣山《禅与中国》说:  ○人们把大乘佛教的般若波罗...迅速衰落,习禅、明律、习讲法华者增多,其后禅宗在各宗中领有绝对优势,、律、净为次,华严、唯识渐衰(注20)。  从地理分布与高僧传法的情形来看,中唐时长安一带禅宗占最高比率,代宗时召慧空入京,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174034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「般若波罗」,此意是「最高的心智状  态」。这是批判性、辩证性的反思(critical and dialectical  reflection)所构成。它不是实体(entity),只是一种心智  ...动作,贪瞋慈忍,造善恶受苦乐等,即汝佛性,即此本来是佛  ,除此无别佛,除此无别佛也。」这明指惠能以下之宗风。但  此类却无比配之教,它并不相应于「显示真心即性教」,可见宗  判教有不尽处。依上所引,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敦煌石室《心经》音写抄本校释序说

    校本与其它汉译传本而着手评述奘师迻译该一文本的成就与缺失(文见《南亚研究》,1994年第3期,页2-9)。由此可见,自从陈寅恪先生发表其〈敦煌本唐梵对字音般若波罗多心经跋〉一文,而怀疑此一石室文本或...2464号抄本题记里的载述,而认定该一文本乃出自玄奘所译。在这个问题上,陈寅恪先生或许是华夏学圈里首先发难质疑题记之说的学人,他曾在〈敦煌本唐梵对字音般若波罗多心经跋〉一文里指出该一石室文本或许并非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974062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道理,自己精进上求佛道。觉他者是悲愍众生沉沦苦海,发起要下化众生的菩提心。   菩萨以慈悲为本,广修六道万行,即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又名六度波罗。举布施度而言有财施、法施、无畏...密教有“转世佛陀、菩萨”之事,是否真实?  答:教会有“活佛”或“转世第x世法王”等名称。但不会有“转世佛陀、菩萨”的。要明白佛陀已达到觉行圆满,不用再转世,只会化现世间,为救度苦难的众生。但绝对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

    心论释》,异译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等等。   上述两类经典,虽为敦煌独有而不为内地正藏所收,但按照中国大藏经的组织理论,它们都是应该入藏的。敦煌藏经洞保存了这一批经典,是对汉文大藏经的一大贡献。  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6.html